2006年底加拿大統計局發佈數據指出,加拿大全國就讀大學的學生人數,於2004-05年度首度突破百萬人大關。以加拿大全國約三千萬的人口總數來看,這算是相當高的比例。
統計局對此的說法是嬰兒潮世代的子女,也就是所謂的 “echo generation”,正值升學年齡,所以促使各大學的申請人數激增。然而,華人移民持續湧入,對於升學風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,也是不爭的事實。
以本地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來說,他們對於讀大學是抱著順其自然、不強求的態度。能夠讀大學固然很好,不讀大學也不是什麼嚴重的事。但是華人移民的想法就極為傳統,升大學是不容打折的目標,尤其這還牽涉到面子問題,有些家長甚至警告子女不得申請college,沒有university這個字就不算是真正的大學。
結果,原本是為了減輕升學壓力而移民,沒想到卻是壓力更大,因為整個大溫地區只有兩所大學是university。無意到其他城市就學,又一定堅持要進university的學生,就只得設法擠進UBC或SFU了。
有升學壓力,自然就助長了補習班的孳生。如今的溫哥華是補習班林立,托福、LPI、英數理化各科應有盡有,較台北的南陽街不遑多讓,甚至連「南陽街」的名稱都搬了過來,看起來相當諷刺。
學生瘋狂補習的後果是雖有拿高分的竅門,卻沒有紮實的基礎。儘管擠進大學的窄門,但苦難才真正開始。加拿大的大學課業壓力沉重,如果沒有雄厚的實力,讀起來將是苦不堪言,半途被淘汰出局者比比皆是。
最令加拿大人難以接受的,則是華人熱衷於藉補習來拉高成績,以致於各大學的錄取分數不斷提高,本地白人就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。就以UBC最高分的Science School來說,入學平均成績必須在90分以上才有機會,所以幾乎清一色都是華人,白人或其他族裔人士寥寥無幾,形成了一種不公平的競爭。
或許是受到華人補習文化的刺激,白人開辦的課業輔導機構也開始出現,並在媒體上大打廣告招攬學生。顯然在教育方面,華人移民不但沒有學習白人的思維,反而促使他們改變了若干觀念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